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,有一种容易见到常考试试题型排序题,不少考生总是在看到这种题时会产生一种惧怕心里,由于句子被打乱成了6、7个小句子,这让本就在时间上顾此失彼的考生们犯难了,到底怎么样才能迅速准确的做这种题型呢?今天大家来推荐一些小技巧。
【技巧一】不走一般路,选项来入手
大多数的题型,大家在读完提问方法后就去读文段了,然而排序题大家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,由于选项其实已经告诉大家第一句从什么句子中去选择,如此就大大减少了大家做题的困难程度,降低了大家做题的时间。
【技巧二】三两成组,捆绑在一块
有时候大家没法确定首句是什么,此时可以尝试这种三两组队的办法,即某两个或者三个句子,他们论述的是同一个话题,那样大家就能对他们进行组团。
下面大家通过两道例题来运用这两个解题的技巧:
【例1】①2016年,全世界共有2.16亿人患有疟疾,其中44.5万人不幸死亡
②大约一周后,等到雌蚊第三进食的时候,疟原虫会伴随它的唾液进入人类宿主体内,到达受害者的肝脏和血液,最后引发疾病甚至致使死亡
③疟原虫会在蚊子体内繁殖,然后进入雌蚊的唾液腺
④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
⑤雌蚊叮咬疟疾病人时,或许会在这个时候染上这种寄生虫
⑥在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中,疟疾是最顽固、最致命的一种
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,语序正确的是:
A.①⑥⑤④③②
B.⑥①④⑤③②
C.④①⑥⑤③②
D.⑤③②①④⑥
【答案】B
【题目分析】第一步,察看选项,确定首句。对比①④⑤⑥四句话,①⑥话题是疟疾,④⑤话题是疟原虫,因此排除C项和D项。
第二步,探寻捆绑。⑥提到疟疾是最顽固、最致命的一种,①列举数据2.16亿人患有疟疾,其中44.5万人不幸死亡来证明最致命,⑥①捆绑,且④是引出话题疟原虫,②③⑤为具体展开介绍,因此④在②③⑤前面,故排除A项。验证B选项,⑥引出疟疾,①是举例论证⑥,④引出话题疟原虫,⑤③②承接上文展开介绍,排序合理。因此,选择B选项。
【例2】①每年清明节期间,新茶初出,比较适合参斗
②斗茶,即比赛茶的优劣,又名斗茗、茗战,始于唐、盛于宋,是古时候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
③斗茶的场合,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,前后二进,前厅阔大,为实体门店;后厅狭小,兼有厨房,便于煮茶
④在古时候,斗茶可谓盛行一时,好似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。但不一样的是,斗茶要文雅得多,其文化内涵也十足丰富
⑤有的人家,有比较雅洁的内室,或花木扶疏的庭院,或临水,或清幽,都是斗茶的好场合
⑥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年代,宋徽宗赵佶撰《大观茶论》,蔡襄撰《茶录》,黄儒撰《品茶要录》,可见宋代斗茶之风极盛
上述句子按语序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是:
A.⑥③⑤②①④
B.④②⑥①③⑤
C.②①③⑤④⑥
D.①②⑥③⑤④
【答案】B
【题目分析】第一步,察看选项特点。①说到每年清明节期间合适参斗;②讲解斗茶;④介绍古时候斗茶盛行,文化内涵丰富;⑥具体谈宋代斗茶之风。首句没办法确定。
第二步,探寻其他突破口。②介绍斗茶始于唐、盛于宋,⑥提到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年代,⑥②均谈论宋代,话题一致,⑥承接②的话题,②⑥捆绑。③提出斗茶场合,⑤进一步讲解斗茶场合,③⑤话题一致,捆绑,排掉A项和C项。④提出斗茶文化内涵丰富,②⑥进一步讲解文化内涵,所以④②⑥语义连贯。锁定答案为B项。
第三步,验证B项。语意连贯,逻辑通顺。因此,选择B选项。
通过以上两道题,大家不难看出,一般排序题也就涉及两个话题,而前后句子衔接是不是适合,主要还是取决于句子之间的话题是不是一致。所以,做排序题时考生们要谨记话题一致这个核心方法。